在中国,结拜是一种很传统的社交方式,因为结拜形式多样化,所以结拜称谓也很多样。
最常见的莫过于“义兄弟”,“义姐妹”之类的称谓。但其实不同地域、不同文化背景、不同关系,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拜称谓。
如闽南地区,“结拜”又叫“捆绑”,那么结拜兄弟就是“捆绑哥”,结拜姐妹就是“捆绑姐”。而在江苏,结拜兄弟称作“搭档”,结拜姐妹则是“如影”。
相比于兄弟姐妹称呼,结拜还有和父母相似的称呼,如“同宗父母”,“互助父母”,这些称谓主要是源于结拜的宗法性质,以及结拜之后要相互帮助的关系。
看完文章,是否也想结拜一个兄弟/姐妹呢?
来源:摄图网
独步江湖!结拜称谓你知道几个?
结拜历史悠久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。在中国古代,结拜称谓是一种诙谐、亲密、模拟亲戚关系的交友方式。不同等级的结拜,称号和尊称也各不相同。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些经典的结拜称谓。
1、“七弦”:指结拜兄弟之间最亲密的称呼。传说中琴由七弦组成,结拜兄弟间的感情也如琴音一般和谐。
2、“梅、兰、竹、菊”:结拜兄弟四人,以“梅兰竹菊”四种花卉代表,分别对应日期、月份、年份、岁数。表示祝贺结拜兄弟白首偕老。
3、“同舟共济”:指一起乘船,共同面对危险时结拜的兄弟。他们互相扶持,团结一心,最终共克时艰。
4、“扶老携幼”:指结拜兄弟中辈分最大的一人,对其他结拜兄弟如同长辈一般照顾关爱。
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结拜称谓
结拜,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沉淀了几千年的人际关系。结拜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,通过一番宣誓来达成诺言。这种关系在中国古代被尊为亲情和友情之上,可以用来表达承诺、信任和忠诚。
而结拜称谓则是对结拜之后的关系进行尊称和彰显的一种方式。在古代,结拜称谓都是以兄弟姐妹的形式来表示,如结拜时的排行顺序决定了亲属关系,排行靠前的是“兄(或姐)”,随后者是“弟(或妹)”。结拜称谓的具体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所不同,在今天的民间也有所发展和变化。
在古代,结拜关系前期多以异性之间结成的相对多,但是对于男性之间的结拜湖北、河南等地更为普遍。在现代,也有以同性之间的结拜为主,比如“红颜结拜”等,这些结拜不仅在形式上与传统结拜有所不同,而且注重的是感情上的真挚和深厚。
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结拜称谓所体现的都是一种情感,是古代文化中“忠诚、信任、承诺”等价值观的体现。结拜看似是一种简单的仪式和关系,但是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却深远而丰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