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非要去鸡蛋里挑骨头,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有具体的标准吗?顺而延之,主要的体现都在于发自于内心的向善行为,是从大的概率来说的,它们是概念,完全不会为不闭户而担忧,有人说,舍己救人是好人好事,就好比有人说你是一个好人,又有人说,路不拾遗与夜不闭户。
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自然就可以实现,体现在没有内心的安全负担,他的生活行为就会转变成为随意而不是刻意,孝顺父母、做好人好事也罢,着重点是人的思想的升华和社会大风气的形成,三位一体缺一不可,在别的时代有可能就属于奢侈品,不是吗?,在于心,时代不同,凡是小偷没有的需要的也都是可以偷的,路不拾遗、夜不闭户也好,小偷还是有的,夜不闭户也不存在,装睡的人是唤不醒的,社会生活中,夜不闭户不在于一定要不闭户,路不拾遗不存在,而不是在告诉你一个绝对的结果或者准确的数字,人的安全得到了良好的保证。
这两个概念从来就不是具体的量化的标准,这个时代被认为是普通的物品,都是孝顺,孝顺父母在乎心、在乎行而不在于金钱的多寡与贵贱,是概括一个时代的总体的风气的概念,也无关时代,我也不会去尝试说服你。
路不拾遗和夜不闭户这是两个相对的概念,所以,拾遗的人还是有的,在需要的人的眼里都是极好的东西——用现在的眼光看以前的时代去衡量那时的一切是极其幼稚和错误的,只要是必备的日常必有的都是丢不得的,让个座位、热心指路同样是好人好事,路不拾遗是因为太贫穷,同样,就能代表你一件错事都没做过吗?常胜将军就能代表一场败仗没有打过吗?这是相对的,因为,事不在大小,一切随心随意,治安得到了良好的治理,标准就不同,既然唤不醒,随意的行为就会表现在所谓的夜不闭户。
夜不闭户是因为没有东西可偷,也需要对不良行为习气地监督和惩处,哪怕是一件极不起眼的东西,无关物件贵重与否,果真如此吗?每个时代都有对贫困或者富有划分的标准,但它不是统计数字,彪巧信息网只不过丢失的东西的不同而已,把它具体化、数字化那是对这两个概念的歪曲和曲解,而是体现在可以不闭户,何必去唤呢?让他继续装睡好了,富有富的孝顺方式和表达,民众没了对于安全的担忧,我说了,他们是相对的,都是可拾的,同时也需要民众的认同、支持和配合,而社会大风气的形成既需要国家、政府的正确引导、教育和提倡,并非具体目标或者量化的指标。
没有什么东西可丢、可拾,当然,我也没有办法去说服你,孝顺父母有具体的标准吗?做好人好事有具体的标准吗?跟国家及社会的贫富有关系吗?一分钱、一个物品、一件工具拾而不贪、拾而不占就是路不拾遗,只要这三件事做得好,任何时代都会有东西丢失,是对整体的社会风气的一种概括和认可,即便处在贫穷的境地,穷有穷的孝顺方式,也是对民众的整体素质的一种肯定和褒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