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从小,爷爷奶奶就常常给我聊起过去的生活经历,他们生活在秧板桥那里,过着水乡最普通的日子。爷爷是个小混混,有独立思想,不喜欢墨守成规,曾经想去学裁缝,不过那时候好像是传统观念浓厚,还是儒家思想占据上风。但是这份积木式的工作一直留在他的梦里,直到和奶奶相遇,定下牢骚,干脆自己开了一家裁缝店,一个人摸爬滚打,辛苦积累,终于开了家富有的小店,上门制衣,妇女剪短发,预约就有一个月的st就是这么朴实的线头,这笔职业也引出了当时才女们的绣球社交,而社交学将这视为女孩们推销自己的不二法门。
宣传效果加倍。
而当时的绣球不同于我们现代的玩意儿,它们大多是用于结婚嫁妆,新妇在闺中绣成精美的绣球,带到婚礼现场,在自己的床榻上陈列,以示成分和技能水平。
绣球社交是女孩相互之间比较礼仪的一种形式,绣球里面的七寸绣花包,就像是今天的礼品,绣花包里还可以包含各种信件,在酒宴上被拆开,宾客们可以分享一下思维的美丽,想当年远近的嫁妆也或多或少会涉及到绣球的因素。
漫步回到今天的时代,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这样那样的改变,虽然绣球已经不是我们如此重要的礼仪了,但是对于时尚和个性化的定义却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风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