舟,顾名思义是水上交通工具,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,也是我们祖先在水上生息、贸易的主要手段。所谓舟,就是以櫂、篙、帆、桨等为动力的,由木、竹、皮、革等制成的水上交通工具。
最早的舟,可能是用两张大柳叶子和三根长竹子完成的,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,我国古代人民创造出了众多的船种,如龙舟、双桨船、帆船、木船、皮艇等等。
据史书记载:春秋时期,吴国的钱穆启程至齐国,以一艘八艏的巨船为旗舰,率领庞大的水军,以船为主力,获得关键胜利,这就充分体现了当时我国已经发展出了相当高水平的船技。
汉代时期,描绘船只的文学作品渐渐兴起,司马相如的《上林赋》中,写到了一只大船,为当时古代最大的龙舟,可以容纳80余人,配备了大量的食品、水酒等生活用品。
唐代时期,陆机在《困竹赋》中写道:橹声分野,支流充塞;舟行背别,浪开江汉。刻画了当时三国地区的交通状况。到明清时期,船的种类更加繁多,如浙江船、徽州船等地域性船只,再到现代大型货船、河川客轮的出现,中国的水上运输得到了迅猛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