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的又称为“重五”、“端阳”、“五月节”或“浴兰节”,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,夏朝时期,古时国民在端午节当天会洒艾叶汁于衡宇四角和人身上,以驱瘟疫、祈平安,这种方式被后人称为“避疫”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端午节逐渐演酿成为传统节日。
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许多,最广为撒播的是关于屈原的故事。相传,春秋时期,楚国医生屈缘故原由忠言直语而遭到诽语陷害,被贬谪到了汨罗江。他在江边悲愤交加,最后投江自尽,以示忠诚。国民们听闻此事之后,纷纷划龙舟以示悼念和眷念。
为了纪念屈原,人们开始在每年的五月初五日举行划龙舟、吃粽子和喝雄黄酒的流动;同时也演化出许多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,如插艾草、戴香囊、垒五色饼、扭秧歌、踩高跷、击鼓舞狮等。五彩缤纷的龙舟,飘扬的彩旗,咆哮的鞭炮,欢欣的歌舞,组成了一幅平民节日的盛宴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传统节日在新的历史和社会靠山下获得了差异的体现。然而,端午节的内在和文化价值被一代代人继续和传承下来,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