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辰,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之一,早在公元前三世纪的《吕氏春秋》中就已经有了记载。那么,我们现在所说的一个时辰是多少个小时呢?
据史书记载,中国古代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,每个时辰的长度并不相等,而是以日出和日落为界限的,即白天长,时辰短;黑夜长,时辰长。白天的12个时辰,每个时辰约为2个现代小时;黑夜的12个时辰,则与白天相同,也约为2个现代小时。
现代社会计时方式则是采用24小时制,即一个自然日被分为24小时,每小时60分钟,每分钟60秒。
换算一下,一个时辰约为现代社会的2个小时,也就是120分钟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由于古代时辰的长度并不固定,且因地域而异,对于具体时间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换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