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法院被执行人数量显示,2020年底,全国限制消费令涉案人数共计339万人次,人均限制金额约5万元,累计金额超过1700亿元。
执行难是司法的软肋,之所以执行难难以解决,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:
- 1.审判难。司法审判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影响了判决的执行情况。
- 2.执行难。被执行人可能存在转移财产、失联逃匿等情况,导致执行难度加大。
- 3.弱化法律地位。一些被执行人通过寻找法律空隙,钻法律的漏洞,从而乘机逃脱执行。
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,国家出台了种种举措。其中当然包括加强执行力度,加快执行流程,以及使用拍卖等手段弥补执行过程中的亏空,但这些措施并不能彻底解决执行难问题。
在逐步完善司法制度的同时,我们还需要加强公民法制素质教育,建设更为完善的征信系统、涉案人员信用档案和财产调查体系,推进法律援助制度建设,加强与国外司法部门的合作等,才能最终实现执行难问题的完全解决。
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人数首次下降,执行力度加大
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公开平台最新数据显示,2020年全年,全国法院共发布被执行人信息2305万条,比2019年减少9.7%。同时,人民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14万人次,比2019年增加了19.5%。这意味着,执行力度大幅度加强。
被执行人信息公开平台显示,截至2020年底,全国累计发布被执行人信息及限制高消费名单1.24亿条。其中,被执行人信息发布1.14亿条,限制高消费名单99万人次。值得注意的是,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持续增加。截至2020年底,全国法院共发布失信被执行人926万人次,比2019年增加了29.3%,显示了全国各个地区加大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。
专家表示,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的司法力度不断加强。目前,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。一方面,法院将让失信者付出更高的代价,提升失信成本,推动失信人更快地履行义务;另一方面,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信用建设,落实民商法相关规定,构建大信用时代。
全国法院现多处被执行人 司法公正需要更多关注
近日,全国多个法院相继曝光了一批被执行人。在此,我们就需要思考,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被执行呢?是司法公正出了问题,还是相关法律有所欠缺?
首先,我们需要明确的是“被执行人”这一概念指的是违反法律、法规、命令或者合同等义务的人,被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的人员。
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被执行人呢?其实,现在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强,执行范围也不断扩大,加之部分被执行人无法及时履行义务,便会引起执行的情况。同时,在法律和法规方面,也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,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及时修缮。
对于普通百姓而言,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,时刻提醒自己合法合规,避免成为“被执行人”之一。而对于司法部门而言,则需要更严格的执法和司法公正,让公民更加信任及依赖司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