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衣节又称‘补衣节’、‘补寒衣节’,是我国古代的传统节日,最早始于战国时期。在二十四节气中,寒衣节是民间传统节日的一个,也是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农民节日之一。
寒衣节的起源源于《礼记·月令》中记载,每逢癸丑(农历十二月初二)日,需补裀衣:‘立寒衣,修翦甲胄。’其后演变为赏花、祭神、踏雪等习俗。在古代,人们在这一天穿上新衣,赏花祈求五谷丰收、瘟疫不生等等,寄托了人们对于幸福的向往与祈求。
寒衣节的主要习俗包括踏雪观花、祭神、制作面人和吃寒衣粉等。其中踏雪观花是寒衣节最古老的习俗之一,在这一天赏花的方式特殊:人们穿上厚重的寒衣、靴,踏雪观花,以求“食神禄、财源广、孝悌秉、功名成”。另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吃寒衣粉,寒衣粉是用荞麦面等谷物制成,象征五谷丰登、食物丰盈。在南方地区,吃寒衣粉的习俗得以更好的保留和发扬。
从传统节日到现代文化,寒衣节在中国一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。而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,寒衣节的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,更多的人们将这一节日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,成为了一种跨越时空的价值观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