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壁留声隔野烟,千古江山寂不言。
水波不兴,树木掩映,夜静茫茫,谁共我闲看月孤舟。
这是苏轼《赤壁怀古》中曾令多少人流连忘返的诗句。诗歌中的树木,绿意盎然,在江山千古的岁月中,静静地生长着,目睹着历史的沧桑。
古人诗词中除了江山人物外,常常描写自然风景,生动而富有美感。植物作为自然的生命之一,身躯高大挺拔,形态万千,成为了这场自然盛宴中的重要角色。晋代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中描述的“洞户巉岩,曲折通幽,其上方有窈窕之桃,其馀並綠”和清代纳兰性德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,都是与植物有关的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。
在现代考试中,植物诗存活得更加顽强。在高考诗词中,林徽因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、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、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等都有关于植物的描写。如林徽因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的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”,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中的“孤山寺北贾亭西,水面初平云脚低。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。”以及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中的“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”,令人对自然景色有了更加深入的体验。
植物之于人类,不仅仅是一种存在。在诗歌中,它更是一种意义,一种向往,一种想象,一个美丽的符号,代表着生命,承载着诗人对自然的情感。植物成为了诗歌中沐浴天地的一股清流。正如詹天姿所说:“花是自然美的结晶,花是高贵的象征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