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小故事:
成语是一种语言文化形式的传承,是古代智慧的结晶。而成语的来源则是各种闻所未闻、见所未见的故事传说。今天,我们就来看看常用成语的背后故事,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匠心。
案例一:画饼充饥
据传春秋时期,有一位叫戴公的大夫,他去修建水利工程,但因预算不足面临困境。后来,他就拿出一张纸画出美味可口的饼,让工人们幻想自己吃到这些“饼”,却不花任何钱。这便是“画饼充饥”的由来。
案例二:守株待兔
《庄子》上有个故事,一个瞎子捉到了一只兔子。他很高兴,但是大家都不为他开心,因为他只需要扶一根树干蹲下去就可以捉到那只兔子了。后来,有人把这个故事传了出去,用来比喻那些死守旧有经验而不思进取的人,从而形成了成语“守株待兔”。
案例三:因噎废食
从前有只毒蛇,它把自己绕在一只鸟的脖子上,准备霸占它的食物,可是,这不小心把自己也勒死了。这对比喻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转化中的某种主观或客观障碍,被形成了成语“因噎废食”。
案例四:画龙点睛
上古传说,宋玉为其所作《风赋》注上“采薇”的注释,但仍感觉这篇文章不够完美,于是他刻画上一只龙,使它补全了整篇文章。因此,成语“画龙点睛”便由此而来。
案例五:对牛弹琴
春秋时期,谷梁传舅无钱营生,没办法,每天都对着铁树弹奏琴曲,并还向铁树的右边的牛问道:“我弹得如何?”企图通过对牛弹琴赚取口粮。可惜,牛不会欣赏。这后来就成了“对牛弹琴”这个成语。